加强环保信息透明公开,引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环保工作大格局。
财政预算民主监督组建议,十三五期间本市财政预算支出安排要更多地投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将不符合发展定位的产业以及教育、医疗机构疏解到郊区,同时研究出台针对疏解单位外迁人才的差别化奖励补贴政策。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提案意见、推动完善工作的提案占办理总数的65%,纳入工作计划或调研计划的占9%,作为工作参考的占26%。
财政预算应更多投向发展新区此外,《北京市政协财政预算民主监督组对北京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显示,近年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因为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不科学引起的,例如教育、医疗设施等多数都集中在城六区,广大郊区仍存在职住不平衡、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2016年,市政协将围绕首都改革发展大局献计出力,围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京津冀疏解产业对接、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放开二孩后的政策衔接等,通过议政性常委会议、议政性主席会议、议政会等形式,组织专题协商活动。29日,为期两天的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闭幕。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专项监督报告建议,京津冀要实行区域能源消耗总量和工业排放总量控制,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建议区域联合与异地交叉执法的机制,统一执法尺度,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地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92家承办单位将提案办理与践行协商民主、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建议执行严于国标的排放限值本次会议期间,市政协通报了政协4项民主监督专项报告,其中《北京市政协城市管理民主监督组2015年专项监督工作报告》显示,市政协2015年以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管理、大气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切入点,形成三份专项监督报告。同时,还需固化重大活动期间的京津冀及周边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保障机制,重污染易发季节共同提前启动实施各自最高级别的应急减排措施,以遏制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污染过程。这是记者1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的。
自今年4月1日起,船舶在长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靠岸停泊期间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m/m的燃油。经初步测算,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后,到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65%和30%。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覆盖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大连丹东大陆岸线交界点与烟台威海大陆岸线交界点的连线以内海域和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3个城市内河通航水域。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覆盖上海、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等16个城市周边水域及内河通航水域。
在我国设立的三个船舶排放控制区中,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覆盖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周边水域及内河通航水域。在这些水域的船舶排放控制区内,确定了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通港、苏州港、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11个港口区域作为排放控制区的核心港口区域
自今年4月1日起,船舶在长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靠岸停泊期间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m/m的燃油。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覆盖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大连丹东大陆岸线交界点与烟台威海大陆岸线交界点的连线以内海域和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3个城市内河通航水域。在我国设立的三个船舶排放控制区中,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覆盖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周边水域及内河通航水域。经初步测算,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后,到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65%和30%。
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覆盖上海、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等16个城市周边水域及内河通航水域。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了三个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在排放控制区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来改善我国沿海和沿河区域特别是港口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船舶节能减排和绿色航运发展。在这些水域的船舶排放控制区内,确定了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通港、苏州港、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11个港口区域作为排放控制区的核心港口区域。这是记者1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的
按区域、行业和重点排放单位分别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质量达标要求,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立完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其他看点推进老城重组降低人口密度意见中明确,本市将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适时调整修改《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更加凸显超大型城市特点,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和谐共生发展格局。
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加快建设资源化处理设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和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到70%。另外,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下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700万吨标准煤左右。
意见中明确,本市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治理PM2.5和臭氧为重点,持续推进控车节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动建立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扩大政府采购示范应用范围,推广使用再生产品。全市森林覆盖率今年将达42%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6年度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上,市园林绿化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新增城市绿地400公顷,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7.4万亩。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生态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4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300公顷,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成各类绿道1000公里以上。
此外,重点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得到改善修复,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7%,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与此同时,本市将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体系,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4年下降20%左右。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水用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4年下降18%左右。
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实现总体改善。并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适时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收费标准。领导干部离任将审计环境责任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责任制,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与此同时,本市将适时提高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计量收费。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林木绿化率达到59.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1平方米。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六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实施老城重组,通过疏解存量和改造提升,降低人口密度,增加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品质。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并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到2020年,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严格控制机动车增量,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标准,淘汰国Ⅱ以下标准老旧机动车,城市货运车全部达到国Ⅳ以上标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基本实现全市公交车使用新能源或低排放车辆。北京实施国六机动车排放标准为有效治理空气污染。
垃圾、污水处理提高收费标准根据意见,本市将深化水、电、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分类推行阶梯价格制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北京实施国六机动车排放标准为有效治理空气污染。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适时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收费标准。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林木绿化率达到59.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1平方米。与此同时,本市将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体系,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意见中明确,本市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治理PM2.5和臭氧为重点,持续推进控车节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水用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4年下降18%左右。
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300公顷,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成各类绿道1000公里以上。低碳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4年下降20%左右。